2025年历史考试知识点解说:国共合作抗日
1.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投入40万兵力,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区域激战三个月,史称“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其中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获得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1月,太原失守,会战结束。
徐州会战:
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1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
1939年初到1940年期间,日军向华中、华南的******的正面战场发动进攻。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为国捐躯。日军占领宜昌。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日军为打通内地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这是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历时八个月。******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舍弃了豫、湘、桂、闽、粤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
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虽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广大将士也英勇作战,但因为国民政府实行单纯依赖政府和军队抗日,不敢和不愿发动人民群众抗日积极性的片面抗战路线,因此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2.敌后战场
洛川会议:
1937年秋,中共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拟定了动员全民族所有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方位抗战路线。
打造抗日依据地: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了晋察冀(聂荣臻)、晋绥(贺龙、关向应)、晋冀豫和冀鲁豫(刘伯承、邓小平)等抗日依据地;新四军打造了苏南(陈毅)、皖东(张云逸)等抗臼依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在的陕甘宁区域是全国抗日依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百团大战: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升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